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。
多几个朋友,互相携手,人生就顺溜了。
为了朋友,我们苦苦寻求,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。
活到一定的岁数,形单影只的人,也真的不少。
一边希望得到朋友,一边不得不独行,这真的令人内心沮丧。
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,看看白居易和元稹,就会通透起来。
图片
01
真正的朋友,本来就难遇到。
唐朝贞元十八年,三十一岁的白居易参加吏部考试,举书判拔萃科。
环顾四周,一个才貌双全的小伙子,走进视野。这就是比他小八岁的元稹。
第二年春天,白居易被授予授秘书省校书郎。
刚刚到单位报到,又一次遇到元稹,原来以后他们就是同事了。
一起上班几年,他们志同道合,共同租房,倡导新乐府运动。
唐朝的科考,无疑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。考中进士之后,还要通过吏部考试,才能正式做官。
能够同时高中的人,也就那么几个。能在高中之后,成为同事的,更是如中大奖一样难。
当人到了职场,又因为小圈子不同,不得不成为对立面;不在同一个单位任职,也是常见的;更何况,很多同事,表面上客套,事实上在勾心斗角。
白居易和元稹,从同事、同学变成朋友的时候,他们倍加珍惜。
有一天,元稹看着窗外的秋雨,不知道是想家了,还是感慨命运,非常忧伤。白居易以长者的身份,开导了一句:“莫怪独吟秋思苦,比君校近二毛年。”
看我们的周围,到处都是人,但是能够结交的,有几个呢?远一点的人,都是陌路人;近一点的人,你还要防备,怕他搞鬼。
那些说是“朋友”的人,其实是借助朋友的名义,和你一起谋利罢了。能够走心的,难能可贵。
图片
02
长期不联系,朋友就散了。
一起工作的日子,一晃就过了多年。
元和六年,白居易的母亲过世了,回家守孝。
元和十年,白居易上书,建议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。却因此得罪权贵,被贬江州司马;元稹积极站在朋友的身后,同样是被贬的命运。
两个朋友,从此就分开了数年。
令人惊讶的是,分开的日子,他们书信往来非常频繁。每当有了感悟,立马写下来,邮寄给对方。
有一天,白居易在曲江慈恩寺喝酒,想起元稹应该到了梁州,立马写下:“忽忆故人天际去,计程今日到梁州。”
另一边,元稹到了梁州,忽然想起白居易,写下:“亭吏呼人排去马,忽惊身在古梁州。”
元稹去四川通州的时候,身体一直抱恙,觉得自己活不长了,就把自己所有的诗文,打包邮寄白居易,并且交代后事。
白居易收到诗文,细心保管。就是他被贬到地方,也随时带着,从未弄丢。
在九江工作的时候,白居易把诗文进行清点,说:“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26轴,开卷得意,忽如会面。”
在病苦之中的元稹,不想把坏情绪传递给白居易,就三年都没有写信。
白居易伤感不已,说:“微之,微之,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,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,人生几何,离阔如此?”
当元稹收到白居易的书信时,泪流满面:“无身尚拟魂相就,身在那无梦往还。”
是啊,多数的朋友,因为长久不联系,慢慢就走散了。如白居易和元稹,分别一段时间,就约见一次;分开的日子,书信往来,确实是很少见的。
如果你仅有的几个朋友,都走散了,也很久不联系了。那么你一个朋友都没有了,也就不奇怪了。
当然,你还可以采用主动联系的方式,挽回朋友。但是你一厢情愿,也是没有用的。有些感情,错过了,就是过去了。
图片
03
总有一些情,相见不如怀念。
公元819年,元稹被召回长安;第二年,白居易也回到长安。一对饱经磨砺的人,终于可以再聚了。
可这一次相聚,他们却没有太多的话要说。元稹为了功名利禄,挤进权力的圈子;白居易反而是看淡了名利。
忽然想起一句话:“世上最遥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的距离,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。”
不同的三观,不同的圈子,不同的岗位,不同的工作任务,让能常常见面的人,无言以对。
直到元稹再一次被贬,到同州任职,才回过神,谁是最关爱自己的人?
接着白居易主动请求外调。
两个分开的朋友,恢复了书信 交往。白居易劝说元稹:“莫嗟一日日催人,且贵一年年入手。”
831年,五十三岁的元稹病逝。白居易收到消息,半晌都没有缓过神来。
当白居易也很老的时候,忽然想起元稹,感慨一句:“君埋泉下泥销骨,我寄人间雪满头。”
原来,人是会变的,当一个人变成另外的样子的时候,那就不要和过去的人走太近了。时光不会倒流,人情味也不会。
把感情留在记忆中,还能够有一丝美好。回想起来,还是如初。
图片
04
《唐才子传》里说:“微之与白乐天最密,虽骨肉未至,爱慕之情,可欺金石,千里神交,若合符契,唱和之多,毋逾二公者。”
看过了名人的朋友情,一来是羡慕,二来是以人为镜,反观自己的感情世界,看透人情的淡泊和热烈。
看历史,你会发现,能成为朋友的人很多,但是能够一起走到底的朋友很少。数以万计的人之中,绝大多数是擦肩而过吧。
我们到底没有白居易、元稹那么幸运,也没有他们那么多情。有的,是柴米油盐的生活,加上对世俗的接纳。
人是世界的过客,身边人是你命里的过客,仅此而已。
从今往后,不管遇到谁,客客气气的,就够了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